11月24日下午,智汇云舟副总裁陈虹旭受邀参加由BP商业伙伴发起的《观塘》思享会直播对话栏目,并在首期“数字孪生”主题活动中分享地铁应用案例。在两个小时的活动中,智汇云舟与软通动力、优锘科技、苏州大圜等三家同行伙伴,以及来自北明软件、北明数科、华胜天成、太极股份、中科软、明源云、荣联科技等企业的十余位技术专家、领导们齐聚直播间,通过展示不同领域的数字化最佳实践案例,共同探寻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痛点与趋势。整场直播干货满满、嘉宾间深刻且精彩的思想碰撞吸引一千多人次在线围观。
作为数字孪生领军企业,智汇云舟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打造标杆案例,在应用中沉淀和磨炼出的产品技术才足够经得起市场检验与认可。在过去的几年里,云舟做了上百个行业标杆性案例,这些项目涉及智慧城市、交通、园区、数字乡村、司法监所、重点建筑、能源等行业场景。
地铁数字化转型之殇:大量信息“孤岛”与视频监控难应用并存
近十年来,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,地铁领域也不例外。在响应信息化建设的同时,大量智能硬件与新技术被投入应用,但由于系统众多,各自独立运行、缺乏统一的集中调度与管理,因而信息孤岛现象十分严重。
特别是在视频监控方面,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,人员高度密集,各类风险极易发生,因此视频监控的部署尤为重要。但当前地铁站内视频资源多,监控画面内容独立、分散、检索困难,无法高效辅助管理人员进行日常运营,如遇突发事件,更无法为领导快速决策与应急指挥提供有效支撑。如何让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快速打通,实现业务联动与辅助决策,成了制约地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最为棘手的难题。
直面以上问题,智汇云舟给出了视频孪生的“处方”,即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(3DGIS)为核心,构建地铁站承载底座,再结合站点建筑信息模型(BIM)、视频监控系统(Video)、智能分析系统(AI)及物联感知系统(IoT),实现地铁监测及运行数据时间+空间一体化呈现,应用云舟独创的时空位置智能(LI)算法,最终实现地铁站点、站线、站网一张图监测感知、事件联动及运营调度应用。运用视频孪生技术不仅改变传统视频或数据的查看方式,还能让使用者实现沉浸式浏览、一体化掌控,满足业务可视化呈现。

针对地铁行业独有的业务场景和需求,视频孪生技术匹配监控画面等实时监测数据,可实现地铁站内、站外区域实时实景三维场景构建,满足可视化运行监测和指挥调度综合应用。重点场景举例:
场景1:全景站台掌控
通过各画面拼接,实现全景站台构建,能直观、清晰感知上、下行站台每一侧的画面,实时动态掌控列车停靠站台后的上下客情况。

场景2:安检实景化动态综合掌控
通过统一的时空标准体系,打通视频分析与数字孪生场景的空间位置关系,彻底从底层解决多源异构的统一数据计算问题,实现跨越镜头跨越场景的超视域统一快速计算,减少用户检索时间,提升多系统关联响应能力,实现事件的精准感知,辅助快速处置。进而有效激活包括AI系统在内的不同种类IoT数据价值,加速商业价值闭环。

场景3:车厢拥挤可视化
通过摄像头监测并识别乘客进出数量,从而计算统计出车厢人数,车厢拥挤程度一目了然。由此提供拥挤度评估,辅助工作人员日常运营和现场疏导调度。

视频孪生地铁一张图运营调度应用
不论是地铁行业还是其他行业的数字化应用,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数字孪生技术最核心的引擎能力。智汇云舟认为一个合格的,且专属于数字孪生行业应用的引擎应该具备五大核心能力,即强大的GIS能力、海量的数据承载能力、广域的视频并发支撑能力、同时具有LI空间位置智能服务和自主知识产权等。掌握并具备了这些能力后,再深入结合场景,就可以满足从单个地铁站点,到隧道、桥梁、城市道路、高速公路、高铁站等各类复杂交通场景的构建,从而助力智慧交通高质量发展。